|
2、什么是小腸?小腸上起胃部底端的幽門,下續盲腸,分為十二指腸、空腸、回腸。 l 十二指腸腺分泌的堿性液體,主要中和胃酸,保護十二指腸黏膜不被胃酸侵蝕。 l 空腸上端起自十二指腸,回腸下端連于盲腸,兩者借小腸系膜固定于腹后壁,盤曲于腹腔中、下部,沒有明顯分界。空腸主要位于左上腹,管徑較粗,管壁較厚;回腸主要位于右下腹,管徑較細,管壁較薄。 l 小腸每天可分泌3L腸液,大量的小腸液可稀釋消化產物,降低其滲透壓,有利于營養物質的吸收。成人小腸全長約為5~7m,其中空腸約3米長,血運豐富,是糖、脂肪、蛋白質、維生素等營養物質消化、吸收的主要部位;空腸后方為回腸,全長約4米,與空腸相比,回腸管腔相對較細,腸粘膜絨毛相對較少,血運也不如空腸發達。回腸可以消化空腸尚未吸收的大部分營養。而且,只有回腸末端存在內因子及膽鹽的首體,可以吸收內因子及消化脂肪后剩余的膽鹽。雖然多數營養的吸收均發生在近端小腸內,但當近端小腸因病變切除后,回腸也能勝任小腸的吸收功能。人對小腸切除切除的承受程度,主要取決于小腸切除的長度以及所剩腸管的長度及功能,一般推薦保留腸管長度的低限為成人不小于100~200cm,小兒不少于60cm. 上一篇3、什么是大腸?下一篇1、什么是消化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