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術初期腸造口護理造口術后的護理通常在患者下手術臺后即開始,包括了一般的術后護理,如病情觀察,疼痛治療,營養支持等。本期重點介紹一些術后造口護理的要點。 1.造口黏膜的觀察觀察的內容包括:顏色、長度、大小 / 直徑、一般外觀。這些觀察的內容要記錄到護理病歷中,并在觀察的過程中鼓勵造口人及家屬要多觀察并觸摸造口。注意造口的早期并發癥的觀察,術后初期應向病人傳遞更多護理信息,樹立并發癥預防重于治療的理念,早期應用造口附件產品,有效預防造口周圍皮膚問題發生。同時,應鼓勵患者多看、多感覺造口。許多病人不愿意去觸碰造口,害怕觸碰會引起疼痛,這時我們要及時向他們解釋:造口不是傷口,造口沒有神經因此不會引起疼痛,那些繃緊感及疼痛的原因其實是由造口周圍的皮膚引起的。建議在出院前應該教會病人使用造口測量尺。并向病人強調造口大小會隨著腹部的變化等原因也會出現變化,應注意調整造口袋底盤中心孔的大小。 2.觀察造口功能 術后應觀察胃腸功能的恢復,即是否排氣,可通過觀察造口袋是否膨脹是否有氣體來判定病人的排氣時間。此期間使用的造口袋如果本身帶有碳片,應封閉碳片功能。 觀察造口功能——排泄物的觀察,回腸造口在24小時內就會排出大量小腸分泌物(2-3L/ 天)。在此期間應記錄排出的分泌液量,監測患者的水電解質平衡。結腸造口通常在術后兩到三天開始有功能,先排氣后排便,初期排泄物為液體,每天需排便數次,告訴病人腸蠕動一般要一個月以后才會完全正常。 3.觀察造口袋和底盤 每次將造口底盤揭除后,應檢查底盤有無滲漏、浸漬、溶解現象。如有的話提示分泌物將會接觸并浸漬皮膚,導致皮膚損傷。出院前必須教會病人使用ARC標準化更換流程完成自我護理,以便讓病人掌握個體化更換頻率。 在院期間增加更換次數有利于患者及家屬掌握造口自我護理技能,通過床旁指導,患者及家屬的參與,到患者或家屬親自操作,護理人員在旁邊評估并指導,讓他們自己自我護理,方便出院后在家也能很好的護理。 4.皮膚的觀察 在每次更換造口袋時應觀察和檢查皮膚狀況。造口患者應被告知并訓練如何能讓皮膚不受到糞便浸漬腐蝕、損傷、撕裂、感染等的傷害。并確認造口底盤的佩戴時間和造口袋的更換頻率。尤其對老年人和使用皮質醇的病人,這顯得尤為重要。 5.造口袋的排放 排泄物達到造口袋的1/2~2/3滿時應該進行排放,使用二件式造口用品則可更換一個新的造口袋。考慮到住院期間病房內病人較多,為了不影響其他病人,且考慮到造口人的隱私及自我感受。 上一篇晚上喝牛奶,真的能助睡眠嗎?下一篇如何正確的更換造口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