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家多部委通知:全國范圍,配置這些醫療器械我國醫療服務模式正從院中診療轉向院前-院中-院后的連續性服務方向轉變,強烈的院后的康復需求正刺激大量醫療機構升級換代,康復醫療器械潛在市場空間巨大。 全國這些醫療機構,可轉型康復醫院、護理院 近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發展改革委、教育部、民政部、財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自然資源部、住房城鄉建設部、應急部、市場監管總局、國家醫保局,共十一部委聯合發布《關于進一步推進醫養結合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 《指導意見》提出,推進醫養結合是優化老年健康和養老服務供給的重要舉措,是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增強老年人獲得感和滿意度的重要途徑。 近年來,醫養結合政策不斷完善,取得積極進展,但在政策支持、服務能力、人才建設等方面仍存在一些難點堵點問題。 據賽柏藍器械觀察,第七次人口普查顯示,我國人口中60歲以上人口約2.6億人,約占全部人口的18.70%。 老齡化的加重促使康復需求急速提升,許多老年疾病無法通過手術等有效方法根治,康復成為緩解的主要方式。2019年我國康復需求總人數達到4.6億人,其中肌肉骨骼疾病患者數量最多,2019年達到3.2億人;其次為感覺障礙和神經系統疾病,患者人群分別達到1.4億人和0.6億人,其中老年人群體超過50%。 《指導意見》要求,各地要結合實際建立完善居家醫療服務規范、技術指南和工作流程,明確相關政策,支持有條件的醫療衛生機構為居家失能(含失智,下同)、慢性病、高齡、殘疾等行動不便或確有困難的老年人提供家庭病床、上門巡診等居家醫療服務。 實施社區醫養結合能力提升行動,有條件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鄉鎮衛生院或社區養老服務機構、特困人員供養服務機構(敬老院)利用現有資源,內部改擴建一批社區(鄉鎮)醫養結合服務設施,重點為失能、慢性病、高齡、殘疾等行動不便或確有困難的老年人提供醫養結合服務。 鼓勵醫療衛生機構依法依規在養老服務機構設立醫療服務站點,提供嵌入式醫療衛生服務。推動醫療衛生機構將上門醫療服務向養老機構拓展,為符合條件的入住養老機構的老年人提供家庭病床、上門巡診等服務。 各地要優化醫療資源布局,通過新建、改擴建、轉型發展等方式,加強康復醫院、護理院(中心、站)和安寧療護機構建設,支持老年醫學科和安寧療護科發展,支持醫療資源豐富地區的二級及以下醫療衛生機構轉型,開展康復、護理以及醫養結合服務。 推動建設老年友善醫療衛生機構,方便老年人看病就醫。公立醫療衛生機構開展居家醫療服務、醫養結合簽約服務,以及醫療資源富余的二級及以下公立醫療衛生機構利用現有床位開展養老服務,要嚴格執行相關規范,收入納入醫療衛生機構收入統一管理。 將醫養結合服務納入醫療衛生行業、養老服務行業綜合監管和質量工作考核內容,將養老機構內設醫療衛生機構納入醫療衛生機構“雙隨機、一公開”監督抽查范圍,將醫療衛生機構開展養老服務納入養老機構“雙隨機、一公開”監督抽查范圍,引導相關機構持續優化醫養結合服務。 支持社會力量辦專業化、規模化養老機構 《指導意見》提出,各地要在摸清失能等老年人底數的基礎上,結合入住需求和意愿,采取差異化補助等多種措施,推動養老機構改造增加護理型床位和設施,支持社會力量建設專業化、規模化、醫養結合能力突出的養老機構,主要接收需要長期照護的失能老年人。 各地要指導支持養老機構、醫療衛生機構開展簽約合作,為養老機構提供預約就診綠色通道、上門巡診等服務,做實合作機制和內容,提高醫養結合簽約服務質量。 鼓勵大型或主要接收失能老年人的養老機構內部設置醫療衛生機構,支持內設醫療衛生機構加強能力建設,提升診療服務質量。 民營康復機構是醫養結合服務工程的重要補充,國家多年來在支持社會力量進入養老康復領域方面不遺余力。 去年6月,國家衛健委發布《關于印發加快推進康復醫療工作發展意見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支持和引導社會力量舉辦規模化、連鎖化的康復醫療中心,增加轄區內提供康復醫療服務的醫療機構數量。鼓勵有條件的基層醫療機構根據需要設置和增加提供康復醫療服務的床位。 特別強調,各地要按照國家印發的康復醫院、綜合醫院康復醫學科和中醫醫院康復科的基本標準和建設管理規范等,加強軟硬件建設。鼓勵各地將增加康復醫療服務資源供給納入“十四五”衛生健康服務體系建設,重點支持地市級康復醫院、縣級綜合醫院康復醫學科建設。要科學統籌區域內公立醫療機構和社會辦醫資源,合理增加康復醫院數量。 原則上,每個省會城市、常住人口超過300萬的地級市至少設置1所二級及以上康復醫院;常住人口超過30萬的縣至少有1所縣級公立醫院設置康復醫學科;常住人口30萬以下的縣至少有1所縣級公立醫院設置康復醫學科門診。 發展養老監護、康復輔助器具、家庭服務機器人等產品 各地要推動社區醫療衛生、養老服務、扶殘助殘等公共服務設施統籌布局、資源共享。推進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與社區養老服務機構、社區康復站,鄉鎮衛生院與特困人員供養服務機構(敬老院),村衛生室與農村幸福院、殘疾人照護機構統籌規劃、毗鄰建設,采取多種有效方式,實現資源共享、服務銜接。 將養老機構內設的醫療衛生機構納入醫療聯合體管理,與醫療聯合體內的牽頭醫院、康復醫院、護理院(中心、站)等建立雙向轉診機制,提供一體化、連續性服務,實現醫療、康復、護理、養老服務資源的高效協同。鼓勵基層積極探索相關機構養老床位和醫療床位按需規范轉換機制。 依托全民健康信息平臺和“金民工程”,建設全國老齡健康信息管理系統、全國養老服務信息系統,全面掌握老年人健康和養老狀況,分級分類開展相關服務。實施智慧健康養老產業發展行動,發展健康管理類、養老監護類、康復輔助器具類、中醫數字化智能產品及家庭服務機器人等產品,滿足老年人健康和養老需求。 在康復器具方面,國家曾發布《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康復輔助器具產業的若干意見》,提出推動康復輔助器具產品創新和配置服務深度融合,實現品質化、精細化、便利化發展,在滿足人民群眾基本需求的基礎上,適應消費需求升級,打造“中國制造”品牌。 大力推進康復輔助器具全產業鏈整合優化,重點發展研發設計、融資租賃、信息技術服務、檢驗檢測認證、電子商務、服務外包和品牌建設等生產性服務,促進產業要素高效流動和合理配置。 推進面向產業集群和中小型企業的專業化公共服務平臺建設,整合優化生產服務系統。重點圍繞市場營銷和品牌服務,發展現代銷售體系,增強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協同能力。 為養老機構提供醫保等支持 及時將符合條件的養老機構內設醫療衛生機構納入醫保定點管理。根據醫養結合特點,合理確定養老機構內設醫療衛生機構醫保總額控制指標,探索對安寧療護、醫療康復等需要長期住院治療且日均費用較穩定的疾病實行按床日付費,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向提供醫養結合服務的定點醫療衛生機構預付部分醫保資金。 按程序將符合條件的治療性醫療服務項目納入醫保支付范圍,足額支付符合規定的基本醫保費用。穩步推進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適應失能老年人基本護理保障需求。鼓勵商業保險將老年人預防保健、健康管理、康復、護理等納入保障范圍。 醫療衛生用地、社會福利用地可用于建設醫養結合項目。允許盤活利用城鎮現有空閑商業用房、廠房、校舍、辦公用房、培訓設施及其他設施提供醫養結合服務,并適用過渡期政策,五年內繼續按原用途和權利類型使用土地。完善土地支持政策,優先保障接收失能老年人的醫養結合項目用地需求。允許和鼓勵農村集體建設用地用于醫養結合項目建設。 (圖片:“醫療器械經銷商聯盟”整理) 來源:賽柏藍器械 |